国防科工委船舶行业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张相木前不久在外商投资船舶配套研讨会上提出,船舶配套业的发展对顺利实现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将产生重大影响,提高船舶设备国产化水平是"十一五"期间提升我国船舶业综合竞争力的一个突破口。
近些年来,尽管我国的造船量不断扩大,但国产设备装船率还不到40%,与日本的98%、韩国的90%相比,我国船舶自主配套水平差距相当大。
据业内专家分析,未来五至十年,国际船舶市场总体需求旺盛,这无疑给配套业的发展带来机遇,预计未来五年,世界船舶配套总需求量将超过200亿美元,到2010年国内船舶配套市场需求量将达到421亿元人民币。但同时国内配套业自身存在的能力不足、缺少自主品牌、门类不全、二级配套能力水平低下等问题如果解决不好,成为世界造船强国的目标将只能是一句空话。
为此,国防科工委目前正抓紧编制"十一五"船舶配套发展规划,总体发展思路是:坚持市场调节为主,政策导向为辅,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资源,走国际化与自主开发相结合的道路。发展目标是:通过培育一批船舶配套企业,打造一批具有自主技术品牌的企业,争取成为世界船用柴油机、甲板机械的主要生产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一是优化重组培育专业企业,并以产品为纽带,将一些专业相关、产品类同的企业重组几个大型专业公司;二是建设船舶配套园区,打造船舶配套基地,重点依托现有骨干企业,集中改造、新建一批生产线,形成若干船舶配套基地,扩大船舶动力、辅机两大类设备自主配套能力;三是建设研发平台,突破关键技术,组织和整合现有技术资源,重点建设船舶动力和辅机研发平台,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高关键设备国产化技术水平,力争在自主产品开发上取得突破;四是进一步扩大开放,积极引导外资、民营资本进入,形成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共同发展的架构,共同推动我国船舶配套业的发展。
(源自:中国工业报)
进入资讯首页查看更多内容 >